蚕豆病是什么 蚕豆病对北方人来说并不常见,它常见于长江以南地区,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磷酸己糖葡萄糖脱氢酶(G6PD酶)缺乏症患者在食用蚕豆后,继发急性溶血病,又称胡豆黄、蚕豆黄。该病常见于儿童,尤其是 5 岁以下的男孩,约占病例的 90%。它通常发生在蚕豆成熟的季节,可因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(如粉丝和酱油)而引起。
患者一般在吃蚕豆后24~48小时内发病,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,有全身不适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急进性贫血、黄疸、血红蛋白尿、溶血、严重休克、少尿、无尿、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。其发病与否、病情轻重与吃豆子的多少无关,有时吃1~2粒也不能幸免,有时吸入或接触蚕豆的花粉也可发病,甚至有时哺乳母亲吃蚕豆也可通过乳汁而引起本病。这种疾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非常严重。一般情况下,症状会持续 2 到 6 天。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、缺氧和电解质失衡,该病可致命;但如果及时治疗,则可摆脱危险,恢复健康。在发病率低的地区,这种疾病很容易被忽视和遗漏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,发病后主要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,这就要求血清素病患者平时要避免接触诱发因素。